2021.02.06 升级为8.6版
2020.03.08 升级为8.5版
2019.02.09 升级为8.4版
一、概述
为适应2019年个调税新政,支持累计预扣和专项附加扣除计算个人所得税,本软件调整了底层数据结构,重新设计了个调税计算公式的自动生成向导,工资数据编辑窗口增加累计收入、本月免税收入、累计免税收入、累计减除费用、累计专项扣除、本月专项附加扣除、累计专项附加扣除、本月其它扣除、累计其它扣除、本月减免税额、累计减免税额、累计预扣税额、本月综合应纳税所得额、本月预交税额的显示与编辑,导入导出功能中相应增加对个调税相关数据项的支持。二、升级办法
老版本用户,索取新版安装包后,不要卸载原有的安装,用新安装包覆盖安装到原有安装文件夹即可。
新购买用户,直接为新版本。
升级为新版本后,首次打开以前版本生成的某月度工资数据时,自动对工资数据结构做更新,增加以下数据项:
ZA:本月前累计应税收入
ZB:本月免税收入
ZC:本月前累计免税收入
ZD:本月前累计减除费用
ZE:本月前累计专项扣除
ZF:本月专项附加扣除
ZG:本月前累计专项附加扣除
ZH:本月其它扣除
ZJ:本月前累计其它扣除
ZK:本月减免税额
ZL:本月前累计减免税额
ZZ:本月前累计预缴税额
Z1:本月第一次发薪综合应纳税所得额
Z2:本月第二次发薪综合应纳税所得额
Z3:本月第三次发薪综合应纳税所得额
Z6:本月第一次发薪预缴税额
Z7:本月第二次发薪预缴税额
Z8:本月第三次发薪预缴税额上述18个特定数据项,本软件自动增加在工资数据结构里,自动生成的所得税计算公式里会引用到或者被计算到,在工资数据编辑窗口的“扣税信息”栏可以查看、编辑这些数据项。
上述18个特定数据项,不需要增加到工资项目设置里。如果原有工资项目设置里,有与这些数据项重复的项目代码,自动更改为其它不重复代码。
本次升级,对2019年之前的数据,不会有实际性影响,原有数据继续有效。三、设置个调税计算公式
执行菜单项:系统设置→设置项目间计算公式,窗口如下:
计算公式设置窗口全图
计算公式设置窗口底部局部图
点击“自动生成所得税计算公式”按钮,出现如下窗口:
生成所得税计算公式对话窗口1、月应税收入计算公式:
按照税务规定的口径,在这里确定月度内应纳税收入的计算方法。应纳税收入,通常是应发工资合计,减税务认可的不纳税项。本例中,月应纳税收入等于B6 – A5,B6是应发工资合计,A5是独子费,B6中已经包含A5,而独子费不需缴税,所以要从B6中减除。
2、月专项扣除计算公式:
按照税务的说法,“专项扣除”指的是社保部分,也就是三险一金,不要与“专项附加扣除”混淆。“专项附加扣除”是2019年个税新政增加的用于减税的由员工申报的子女教育、继续教育、住房贷款利息、住房租金、赡养老人、大病医疗六项费用。
本例中,专项扣除等于C7+C8+C9+D1,C7是住房公积金、C8是养老保险金、C9是医疗保险金、D1是失业保险金。
3、月多次发薪:
如果存在月度多次发薪的情况,还需指定第二次、第三次发薪的应纳税收入计算方法以及工资表中第二次、第三次代扣税的工资项目。
4、不纳税人员:
如果存在不纳税人员,例如聘用外籍员工、退休人员,在此指定不纳税人员的限定条件。本例中,三人不纳税,限定条件是:DXM='张三' OR DXM='李四' OR DXM='王五'
5、确定:
上述1 – 4 项指定完毕后,点击“确定”按钮,自动生成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:
自动生成的所得税计算公式
见上图,红框内是自动生成所得税计算公式对话框确认后生成的计算公式。第3行公式,Z1= (B6-A5+ZA-ZB-ZC-5000-ZD-(C7+C8+C9+D1)-ZE-ZF-ZG-ZH-ZJ) ,不带计算条件,表示所有人员按此公式计算。Z1:月第一次发薪应纳税所得额,B6-A5:月应纳税收入,ZA: 累计应税收入,ZB、ZC:本月免税收入和累计免税收入,ZD:累计减除费用,(C7+C8+C9+D1):本月专项扣除,ZE:累计专项扣除,ZF:本月专项附加扣除,ZG:累计专项附加扣除,ZH,ZJ:本月其它扣除和累计其它扣除。
注意:上述各累计项均指本月前几个月的累计数。
用文字表达这一公式:本月综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Z1等于本月应税收入B6-A5,加累计应税收入ZA,减本月免税收入ZB,减累计免税收入ZC,减本月费用额5000,减累计费用额ZD,减本月专项扣除(C7+C8+C9+D1),减累计专项扣除ZE,减本月专项附件扣除ZF,减累计专项附加扣除ZG,减本月其它扣除ZH,减累计其它扣除ZJ。
由此可见,用户只需要指定本月应税收入和本月专项扣除(社保部分)的计算方法,自动生成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,已经考虑了年度累计和各种扣除项目。
第4行公式,Z1=0 ,带有计算条件:DXM='张三' OR DXM='李四' OR DXM='五' ,表示满足这个条件的三个人员,应纳税所得额等于零,也就是不交税。
第5-12行公式,按税率表计算预扣税额Z6,减ZZ,表示减累计已经预交的税额,减ZK,表示减本月减免税额,减ZL,表示减累计减免税额。
第13行公式,F0=Z6 ,不带计算条件,表示全体人员的代扣税等于按税率表计算预扣税额Z6。
第14行公式,F0=0 ,带有计算条件:Z6<0,表示本月预缴税计算出负值时,工资表中代扣税F0等于零。如果前几个月收入偏高而本月收入偏低,累计综合计算的本月预缴税额Z6可能出现负数,此时本月不扣税。如果年底仍旧负数,由员工自行找税务退税。
四、工资数据编辑窗口上的扣税信息
工资数据编辑窗口左下角,有一个窗口右侧显示档案项的开关如下:
上图中,年内本月以前累计各项在一月份时全部为零,其它月份随着逐月结转自动累加。本月专项附加扣除、本月其它扣除、本月免税收入、本月减免税额按实际发生输入。本月应纳税所得额和本月预缴税额,随相关数据变动自动计算而来,只可查看不可修改。当本月预缴税额为负数时,表示截止到本月多缴的税额,此时本月不扣税也不预缴税,如果年底12月份依旧为负数,员工自行到税务部门按此数退税。五、结转下月
结转下月时,如果结转到下年度一月份,各累计项被清零;如果结转到年内下一月份,各累计项被增加。
2018.09.26 升级为8.3版
2017.10.25 升级为8.2版
2016.09.13 升级为8.1版
2016.05.15 升级为8.0版
2015.06.01 升级为7.9版
2014.01.30 升级为7.8版
2013.09.02 升级为7.7版
2013.05.19 升级为7.6版
2012.01.07 升级为7.5版
2011.08.01 升级为7.4版
2011.05.11 升级为7.3版
2010.10.07 升级为7.2版
2010.07.23 升级为7.1版
2009.11.17 升级为7.0版
2009.04.05 升级为6.9版
2008.11.26 升级为6.8版
2008.05.14 升级为6.7版
2008.01.03 升级为6.6版
2007.06.08 升级为6.5版
2007.03.18 升级为6.4版
2006.11.22 升级为6.3版
2006.09.06
2006.04.23 升级为6.2版
2006.03.06
2006.03.01
2005.08.27 升级为6.1版
2004.10.05-10.12
2004.09.24
2004.08.22-08.26
计件工序设置中,可自动递增工序代码的尾数,可减少输入量。例如:上一代码是“ABC-01”,下一代码自动给出“ABC-02”。
项目、部门、计算公式、计件工序、扩充档案项五个设置窗口中,增加保存按钮,便于中途保存。
发现并纠正一个错误。如果定义了键盘输入型的扩充档案项,在明细表、工资条中,其对应数据的前4位没有列出,现已改正。
2004.06.08
2004.03.03-03.30
2004.02.11-02.26
2003.12.18
2003.12.05 升级为6.0版
审核包括:
1) 是否15或18位
2) 如果15位各位是否全为数字,如果18位,第1-17位是否全数字第18位是否数字或"X"。
3) 身份证中出生年月日部分是否正确,例如1963年非闰年,"19630229"为错误,月小"31"日等。
4) 如果18位,第18位是校验位,看是否通过校验。
5) 如果输入了身份证号且以上审核均通过,按身份证号修改性别和出生年月。
注:修改性别或出生年月不自动修改身份证号。
|